散文

2 04, 2007

用西方的研究方法来分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程度

2017-06-07T13:59:46+10:002007 年 4 月 2 日|blog, 散文|0 Comments

用西方的研究方法来分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程度 1.1 题解和简介 如果写的好话,这完全可以成为一篇心理学或者社会学的论文。但是我并不想把所有的东西都写得像论文,而且我不会去很深的研究。进一步的研究还是留给更专业的人们吧。 好了,首先解释题目。 什么是西方的研究方法?以我个人在国外学习的经验,西方研究问题的方法跟中国最大的不同,就是他们是先做出试验结果,尝试每一种可能,然后再总结规律。而中国是靠经验总结规律,然后推导试验结果。而很少去把每一种可能性都去亲自试验。我想中国有人要发明电灯的话,不会拿竹丝来试验灯丝,而是先搞理论的东西,哪种物质耐高温,哪种物质有什么特点等。至少以我以前的学习方法,在我的想象中竹丝不太可能成为灯丝,所以不太会去用它做实验,而爱迪生就会。他把每一种物质都试一遍,然后得出结论。 总之,西方的研究方法比较严谨,理性,但是在中国人看来,有点笨。而且有些东西被这样一分析,就没意思了,因为分析透了,人们就会觉得没意思,比如说人们之间关系这个研究,只限于你自己看了知道就可以了。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程度,其实就是你和你身边的人的关系到底有多密切。关系可以是亲人,朋友,爱人,同事,甚至竞争对手。因为竞争对手跟你的关系也很密切。 1.2 研究方法 [...]

28 10, 2005

故乡秋黄

2017-06-07T13:59:46+10:002005 年 10 月 28 日|blog, 散文|0 Comments

不知不觉来到地球的另一边,以至颠倒春秋。春夏时节的澳大利亚正是一片草长莺飞,万物蓬勃的景象。再也不见故乡那黄色的秋的面孔。 之所以说秋是黄色的面孔,生活在南方的人们可能体会不到。在华北地区,再也没有一种比黄更加贴切的颜色来形容秋。 一、黄城 我生活在中国的煤都——大同。一个给人印象是黑的城市。以至于上大学后,我说大同的女生很漂亮,他们都不相信,说,“是不是都很黑啊?都成煤女了,还美女呢!”我又得再详细解释一番“大同是北魏首都,原名平城。大同之所以改名大同,是因为大同是多民族聚居地,为了使大家和平相处,即改平城为大同。赵武灵王时候就主张胡汉和亲,北魏时期拓拔氏又要求鲜卑和汉人通婚,所以从生物遗传学角度来说,产生美女的几率较大。再者,皇帝总要拉各地美女来首都,因此他们的后代也差不到哪里去……”最后再给他讲大同是皇后之乡……听的他们目瞪口呆加吐血。 这里面虽然有些夸张的成分,但是我最怕别人说大同是一座黑城。 自己衷心的祝愿他成为一座绿城,但是他地处黄土高原的边缘,看看那黄土的古城墙,无语了。 大同人怕过春秋,只是怕一样东西,那就是沙尘暴。每当沙尘暴来临,整个天空被染成黄色,飞沙走石,人不出户。被逼的没办法的人,用一个丝巾把头整整包住,在大风里挣扎。想到小学时老舍那篇描写北京的风的课文,真的一点都不过分。不过看来沙尘暴也是古已有之,并非新兴之物。甚至有人笑说,要治理北京的沙尘暴先得在大同种树。倒也希望北京赶快治理,让大同成为一座绿城。 再也不用在黄沙中打篮球,呵呵。 中学时候还写过关于沙尘暴的东西:“天地大悬浊,杂屑舞飞脱。黄空步来吼,看谁不服我。” 清新的空气不能服,葳蕤的草木不能服,大同的人更不能服!!! [...]

31 07, 2005

归故土记 四、华北的农村

2017-06-07T13:59:47+10:002005 年 7 月 31 日|blog, 散文|0 Comments

四、华北的农村 写下这第四段文字的时候,我已经身在澳洲了。这么多天了还能让我再次提起笔,动力只是在火车上看到的一个画面定格。 我从北京到徐州,又从徐州到武汉,来不及缓解旅途的疲惫,周日晚上,我又踏上了去太原的征程。在从武汉到太原的列车上,我有幸补到了卧铺,也就有幸在周一早上从容地看到了那令我感动的一幕。 火车隆隆的行驶,驶过我们的母亲河,那奔流不息的民族的血液,见证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的成长和国家的兴衰。我有幸从你的身上跨过,跨过这天上来的水,也便沾染了奔流到海永不复回头的决心。 火车隆隆的行驶,钻过一个又一个的山洞,也许是河南,也许是山西,王屋山脉曲折反复,虽不甚高,但想当年修隧道时估计也费了不少周折。峰回路转,在火车到将近九十度的大转弯时,一片绿油油的田地映入我的眼帘,坦荡的麦浪,悠悠的白云,清风徐来,穗杆低头,隐隐看见农民们正在辛勤的劳作。此时此刻,火车仿佛已经变成麦海中的一楫长舟,神游天海,不觉陶醉。使我感觉还在人间地上的是那一个个小茅屋,那些并不是农民们的居所,只是干活累了时候的小憩之地。 火车隆隆的行驶,我想我看到了北方的农民,整整齐齐的麦地菜畦,带着草帽,双手拿着锄头的农民伯伯。没有机械化的农场,只有温驯耐劳的耕牛。他们无心陶醉于这美丽的风景,头也不抬的只是注视着脚下的那片土地。手臂翻飞,锄起土落。休息的时候就看看火车,和火车上的人们对视一下,那眼神中充满了温和,甚至没有一丝抱怨,没有抱怨做农民的苦,也没有抱怨老天的不公。 火车隆隆的行驶,我想我看到了北方的农村,每处都有几座红砖亮瓦的房子,但后面更多的是灰皮土墙的普通农家。好的房子大门头上都要有几个象征吉祥的字,什么“凝瑞”,“祥昭丰盈”……我以前一直认为农民们没什么文化,可是看了这些词,我感动不已,语言来自劳动,最精华的语言还是在劳动人民中。破落的房子也有很多,纸糊的窗户也随处可见,在农村民营经济盛行的今天,这样落后的物质生活,是该怜悯,是该唾弃,还是该反省?农民的意识没有到位,这是谁之过? 火车隆隆的行驶,我想我看到了农村的小学。方圆几十里内唯一的一个三层楼建筑,我确定那是一所小学。因为在只有我目测不到1000平米的操场上,竖着一根旗杆。下面站满了学生,说是站满,其实也不会超过一百个。而令我感动的就是,在这个大山里的孩子们,升国旗唱国歌时的动作是那么的肃穆庄严,我想我如果能看得到他们的眼睛,一定会被他们的虔诚所打动。他们唱得那么投入,那么用力。国歌声虽然远没有火车行驶的隆隆声响亮,但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精确的传到了我的耳朵里,这是我回国第一次听到国歌和见到升国旗,不由得泪水盈眶。 火车又进山洞了,国歌声已经消失,但我不由得想起在国外被铺天盖地的反华言论压下来时的情形。让那些人去享受他们的生活去吧,没有看到中国农村的人们没有资格评论中国! 我写东西有些投入了,现在我的声音小了,我刚才竟然忘了我现在身在澳大利亚,看看窗外的熟悉又陌生街道,哎,长叹…… [...]

2 07, 2005

大学里的兄弟

2017-06-07T13:59:47+10:002005 年 7 月 2 日|blog, 散文|0 Comments

(也是旧帖,2年前在友联发的,题目《那天》,已经成历史帖。某天于泳跟我说想回复,结果发现发在163888那个网上,居然不能回复,只能在这里再发一遍……) 想到感悟人生参加活动的,看了看表,18号了,离参赛的截止日期还有两天。 动动笔吧,手想抓笔,才发现早已不会写字了。在键盘上打字,尤其是用拼音打,人大脑的语言w区得不到锻炼,我怕慢慢发展成失写症(agraphia)。 想了想又觉得不对,那这么说来文盲的大脑里岂不是少了两块东西? 哎,麻烦,怎么什么事都这么麻烦。 突然又不想参赛了,还是发到侃侃吧。 出国以后,我经常在火车上瞎想一些东西,坐火车已经成了每天生活的一部分,所以我想象的内容,取材也十分广泛。但很少定格在某一个时刻,也就是说,没有哪一天是让我难忘的,能回忆起的只是一些点滴…… 生活就是点滴的积累,而我们每一个人,又何尝不是着宇宙中的点滴。 出国前的那个期末,以前宿舍的兄弟们陪我喝了顿酒,因为要坐火车,所以没敢喝多,那是唯一我们四个人一起喝酒,而一个都没醉的一次。 于泳又对我说:“我觉得你不该出国”。 [...]

16 05, 2005

生日

2017-06-07T13:59:47+10:002005 年 5 月 16 日|blog, 散文|0 Comments

周六的中餐馆总是很忙。 这一点正如老板说的,洗碗的最能体会出来。 我很不巧,就是洗碗的。 我本来可以选择不做周六的,但是那顿晚饭,那顿一周最好的饭,引诱着我。无奈,精神的倔强,抵挡不住身体的需要。 今天格外的忙,帮老板削了一通洋葱之后就一直在洗碗。来了一大家子人,十多口,给一个小孩子过生日。 老板娘一直在笑,用她那熟练的中国英语跟客人聊天。 老外们都显得比较有家教,不知道是虚伪还是礼貌。 其实礼貌也就是一种虚伪,不是吗? 我洗碗的工作其实很简单,只有四步:一、把盘子上的剩饭倒掉,把盘子放入第一个加洗洁精的水池;二、用一块海绵抹净盘子,然后放入一个清水池中;三、将盘子从清水池中捞出,放在晾碗的架子上;四、等碗干了以后,把碗放回原处,供厨师再次使用。 看起来简单的四步,在有些时候变得很复杂,比如说今天。 [...]

28 01, 2003

心如止水

2017-06-07T13:59:47+10:002003 年 1 月 28 日|blog, 散文|0 Comments

我们从每天纷繁冗杂的生活中抽出身来,感叹一声:生活好累。 至此,我们已经发现自己已经麻木了。没有想象和憧憬,只剩下柚子般不知是甜还是苦的回忆…… 然后我沉默了,感觉心跳的速度越来越慢,最后甚至听不见了。他需要一次强烈的震撼。 每天有规律的重复着同样的事:吃饭,工作,睡觉……日日如此,年年如此,在恍恍惚惚中,我们由青年变为中年,由中年变为老年。在最后我们发现:走过大半辈子的人生路,留下的足迹居然都一般深浅…… 不由得后悔当初为什么没能给人生兴点波澜,留点刻骨铭心的东西。 我受够了机器般的生活,也许机器出一点错会给生活增添不少色彩。我现在每天努力的学习是为了以后更容易的生活,也就是说,我机器般的生活是为了以后更像机器的生活~!…… 平凡的人只能有两种选择:不活和机器般的生活,因此我选择了机器般的生活。而智慧的人又多了一种选择,那便是精彩地,波澜壮阔的生活,所以我将选择这一种。 我像阮籍般的哭,吐出积聚的郁闷,拓出胸中一片天地。 我像接舆般的笑,泻出对世俗的轻蔑,现出心里无限宇宙。 翻天覆地,上山下海,呼风唤雨,唯我听令。要有这种气魄,才有广阔的人生。 [...]

2 11, 2001

无法忘怀——孟庭苇

2017-06-07T13:59:47+10:002001 年 11 月 2 日|blog, 散文|0 Comments

一★ 品曲 听孟庭苇《月亮的脸偷偷在改变》 少女灵音能动人,《月》系孟少时所唱。音色绝美,鸧鹒鸣金不足以比其清脆;乳燕归巢不足以喻其娇柔。余谓“清理不可方物”以形容色貌,仅乃知亦可形容庭苇之音。 听录音机,声由脑入耳,有肌肤入胸中,犹发体内,全身经脉一畅。皮紧而发将立,心抽而腕即扼。欲以牙切咬其声。 情动处只飘飘欲仙。脑海立现一白纱裙少女,或碧海接天,沙滩奔舞,足迹串串;或秋林漫步,落叶悠悠,思绪绵绵;或指月而誓,华光披身,虔诚祈祷……觉柔情满天,纷纷扬扬,落至身旁。 呜呼!欲下泪矣,非为其事,而为其声,言为其声,实为其情。声中贯之以情,则染听客。情愈深,则染愈浓。 孟庭苇歌,情至浓,义至深,且曲亦美而和之,此吾所以酷爱孟庭苇之歌也。 (歌毕,而情未尽,犹浸其中,久不能出,遂倒带再放,仍觉不爽。便决定,听孟庭苇歌三月,一生不知肉味亦无憾矣。) 二★ [...]

1 01, 1999

抱愧先辈

2017-06-07T13:59:47+10:001999 年 1 月 1 日|blog, 散文|0 Comments

前言:本文作于1999年,是我中学时代的作品,当时还不会上网,写在周记本上,现在翻出来给大家献上,我自己也回忆一下下…… 散文家余秋雨先生写过一篇《抱愧山西》,他说:“我在山西境内旅行的时候,一直抱着一种惭愧的心情。” 读毕,心里总觉得不是味儿。——毕竟,余秋雨是一个外省人,一个外省人都为山西抱愧,而我们自己呢?山西的辉煌历史,山西人居然不知道,(包括我自己),更甚之,居然要一个外省人写出来,本省人才知道?——真正该惭愧的是我们山西人自己,抱愧我们的先辈! 余秋雨终于来了。他从一个书架的底层找到了黄鉴晖先生著的《山西票号史》,他的司机从一家书店的仓库里挖出了《山西票号史料》。(我在大同书城里找不到一本类似内容得书!) 余秋雨先生终于来了,他用一支抖擞的笔轻轻刷去了纯金的山西身上落了一个多世纪的灰尘! 一、海内最富 “在上一个世纪,乃至以前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中国最富的省份不是我们可以想象的地区,而是山西!” “平阳,泽,潞豪商大贾甲天下,非数十万不能程富。”——沈思孝《晋录》 二、晋商与徽商 余秋雨把晋商的人格素质的优点,归为四个方面:坦然从商,目光远大,讲究信义,严于管理。 [...]

Go to Top